摘要: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,中国的光伏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股票配资吧,产能规模急速扩张。然而,产能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新的问题,比如产能过剩已成为限制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。
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显示,在过去的2024年,109家A股光伏公司在职员工总数为63.87万人,相较于2023年的78.26万人,减少了超过14万人(减幅近20%),这14万人的减少反映了光伏产业的萎缩,也折射出行业在结构性调整中的痛苦与挑战。
事实上,在从业人员大幅减少的背后,则是光伏产业营收及利润的双双下滑。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的数据,2023年,国内109家A股光伏企业营收为1.65万亿元,净利润为1470.95亿元;到了2024年,109家A股光伏企业营收为1.38万亿,净利润为亏损0.06亿元。仅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,国内光伏产业的营收和利润均进入到下滑通道。
回顾光伏产业的发展,2010年代末到2022年是其快速扩张的黄金时期。在此期间,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激增,尤其是中国在光伏技术、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上的迅速崛起,使得国内的光伏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。光伏企业通过大规模的产能建设和技术创新股票配资吧,推动了产业链的纵深发展。2022年,国内光伏产业迎来了总爆发时刻,不仅在产能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,其业绩也即将迎来高峰。
在战略上,光伏、锂电、电动车被视为出口新三样。
不过,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,尤其是光伏出口受阻和内需饱和的大背景下,光伏产业面临供需错配的压力,其价格也持续走低,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。
过去两年,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迎来大幅下跌,光伏产品及供应链价格持续走低,甚至跌破成本线,价格的走低导致光伏产业链的部分企业出现了亏损,例如,硅料、硅片、光伏玻璃等关键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,使得许多企业在订单流失、融资困难的压力下,不得不启动“瘦身”模式,进行裁员和成本控制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订单的大幅减少,光伏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,产能利用率也大幅减少,部分跨界光伏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30%。在这个背景下,大量的跨界光伏企业不得不宣布削减产能或剥离旗下光伏项目,更有光伏大厂彻底倒下,比如爱康光电等企业。
此外,由于产品价格的走低,头部光伏企业也无法独善其身,比如隆基绿能、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、晶澳科技等不得不联合宣布控产、反内卷,并进行对应的减员措施,其中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的减员人数超过了2万人。
有分析指出股票配资吧,光伏技术的迭代,将使得未来的光伏产业趋于精细化和差异化,那些具备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力的企业,可能会成为行业调整后的佼佼者,而过度依赖规模化扩张、未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的企业,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。
5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